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用,有什么区别?
我们可以体会一下这几道题,是不是都在让你理解文章中的内容。这时候,它是不是比喻、是不是文章的线索就不重要了。要理解的,应该是它在写什么,它表现什么情感,对吧?
听过我们之前的一些课程的同学应该有印象,我们经常提到一个阅读和写作中的概念,“实”和“虚”,一篇文章,或一段内容,都是由虚实两部分组成的。也就是一部分是事实、场景、情节等,这是实的,也就是肉眼可见、真实存在的;另一部分是情感、气氛、思想等,这是虚的,也就是看不到的,感悟到的。
为什么又提到了这个概念?我们刚才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是理解“它在写什么”“它表现什么情感”,其实换句话说,就是理解实和虚这两个方面。
那么这种题型的思路,其实就是这么容易,实和虚,两个方面。我们上周讲了理解词语的含义,有三种情况,对吧,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
理解词语,也属于理解文章内容的一部分。而我们上周分析的三种情况,也相当于是虚和实的概念。本义是事实,引申义是虚的;本体是事物、事实,象征义是思想、虚的;人物的动作是事实,心情是虚的。
比如有一道题“为什么文中说‘鼓神真的太神了’”?就这道题,如果我们把上面的思路用的比较熟练,我们不用看文章都能分析出大概的答题方向。我们试一下。
首先,它问的是“为什么文中会这么这么写”,从这来看,这是一道文章内容理解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实和虚的角度来考虑。
之后,它说“鼓神真的太神了”。这是一个打鼓的,把鼓打的很神。从实的角度来说,这个“神”应该是手法、技艺。比如力气大、挥舞的灵活,等等。从虚的角度来说,这个“神”应该是情感、影响。比如非常震慑人心、感染力强,等等。
最后,带着这两方面的思考,去看看文中都写什么了,技巧方面,是怎么写;感染力方面,是怎么写的。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大概的答案了。
所以,理解文章的内容,这算是对文章的某段话、某句话最基础的一种问法了。不管它怎么变化,我们答题的时候要把这两方面考虑完整。
第二种,作用。通俗点说就是,它有什么用?一般问法是“这段话……有什么作用?”“……这么写有什么目的?”“……写有什么好处?”我们从字面来看的话,这种题型就不能单纯的理解它在写什么了,对吧?
还要考虑它对其他部分有什么影响,这是它的用处。对其他部分的影响,这是属于文章的结构安排,我们一般叫它结构上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直接去考虑它对与其他部分的影响,答题要有一个表述过程。我们重复一下问题,“它有什么用?”,我们要先解释它在写什么,这也是它的用处。这个过程,我们一般叫它内容上的作用。
所以把上面的两部分捏到一起,就是这种题型的思路,要考虑内容上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
而内容上的作用,也就是理解文章内容吧?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讲的那种题吧?所以也一样要考虑实的,考虑虚的。
为什么前面说理解文章内容是一个基础的题型,就在这体现的。文章内容的作用,算是进阶的题型。
对于理解内容,也就是内容上的作用,我们上面分析的比较透彻了。那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什么是结构上的作用。
我们前面说的,结构上的作用,也就是内容对于其他部分的影响。所以简单来说,要去考虑材料之间的搭配关系和文章的结构安排。这算是固定的知识点了,材料的搭配,一般包括:对比、衬托、铺垫、照应。结构的安排,一般包括:线索、过渡、段落和层次的划分。我们记住就可以了。
我们举一道题当例子,比如一个雪天,环境描写,这段有什么作用?先考虑内容中的事实,“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在一个雪天”,再分析包含的情感,“烘托了某个人物……的心情”或是“渲染了一种……的气氛”,最后再考虑对结构的影响,“为下文发生……的故事做了铺垫”。
这就是基础的思路过程,它本身写了什么?它写的内容是在表现什么?它对后文有怎样的影响?综合到一起,这就是“它有什么用”。
所以这就是某一段话,它另一种类型的出题形式,它的内容可能是一样的,但我们要观察一下,它是让我们理解它的内容,还是分析它的作用。
所以,涉及到文章的段落、句子,甚至是词语。我们不要只看内容本身所包含的东西,还要看问题中的要求,字面所表达的意思。
其实这两种题型的区分,这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最常见的例子。
语文的阅读题,就是这样的,我们要有一个分析的过程。不要看到一段话,某一个词,就用固定的思维和形式,去答这道题。有的时候一道题,变化了几个字,它问的东西可能就不同了。
除了像这种最常见的“理解”和“作用”的区别,还有赏析语言、判定分析之类的题型,都有相似的成分在里面,我们在做题和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阅读本身上,也要去关注、积累这些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意义。
我们还是一个相同的目的,语文阅读,我们不去追求怎么得分,这太容易了。我们要关注细节,去追求如何做到不丢分。这需要我们一起努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