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戏曲中的脸谱究竟是什么来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热捧?

历届足球世界杯 2025-08-11 19:11:25

到了元代的时候才出现了正面人物的图案,不同的脸谱,可以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红色脸谱代表忠勇,黑色脸谱代表莽撞,白色脸谱代表奸邪。

而在一些比较经典的角色上,一般都有着固定的脸谱,比如我们熟知的包拯、关羽、张飞、曹操以及各种皇帝等人,基本上一看脸谱的妆扮,就知道表演的是谁了。

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变形、传神、寓意这三个方面。总的来说,由于脸谱是画出来的,它可以很直观的把角色的神情、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这也有局限性,因为脸谱画的越精细,就越体现不出戏曲演员的表情,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戏曲演员的表演功底。

再说说四川川剧的变脸吧,之前说了,由于戏曲角色的脸谱一般是固定的,在表演的过程中,很难凸显剧中人物的情绪变化,比如高兴、惊恐、愤怒、绝望等神态,无法用同一张脸谱表现出来。

所以因为这个,戏曲演员们创造出了变脸这个绝活儿。变脸有大变脸和小变脸之分,大变脸指的是整张脸都变,小变脸指的是只变局部,我们就来说说大变脸。

大变脸一般用于鬼神妖怪,其主要的手法有“抹暴眼”、“吹粉”、“扯脸”这三种。

抹暴眼变脸法是戏曲演员们用手指抹一下之前预存在眉头或鬓角的墨青,再往眉心、眼眶或鼻翼处散开,使人物马上就换了张脸。

吹粉变脸法是戏曲演员们用吹起来的某种色粉改变脸色,但事先需要在面部要改变的地方涂上香油,我们经常看到川剧演员们,在变脸的时候,最难以理解的手法,就是这种变脸法。

扯脸变脸法则是戏曲演员们把事先画好的薄面具装于头顶,表演的时候一个个扯下来,这样就可以轻松地完成变脸。

除了这三种变脸方法之外,还有撕脸和贴脸这两种方法,不过这两种方法已经很少用,因为如果手法不娴熟的话,很容易出现破绽。

撕脸变脸法是把几个薄面具叠粘在脸上,变脸的时候一层层的撕掉,但是这种方法,面具在撕下来之后不好藏匿。

贴脸变脸法是把画好的面具,在变的时候贴到脸上去,由于这种方法需要极快的手法,也不太好用。

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川剧变脸绝活儿从技术型转为技巧型,变脸的花样和速度也在不断的创新。

无论是脸谱还是变脸,都是我国戏曲艺人们,中国数百年的摸索与实践,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是我国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好好的继承与发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