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不装了?离婚6年,马伊琍一句雌竞暴露人品,狐狸尾巴藏不住
在《我的阿勒泰》的首映礼上,马伊琍关于母女关系中存在“雌性竞争”的言论,引发了广泛讨论,恰如其分地触动了许多现代女性的敏感神经。当下,独立女性的形象已成为娱乐圈的通行证,而作为一位从婚姻创伤中走出的单亲妈妈,马伊琍却不以更积极的视角讨论亲子关系,反而使用了带有性别偏见的词汇,这不禁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反击。
她的这番言论背后,反映出更深层次的公众情绪。从六年前被全网同情的她,因原谅不忠的丈夫,到如今因入围白玉兰奖而因沪籍优势遭到的嘲讽,马伊琍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人们对完美受害者的期待已从忍辱负重的贤妻良母转向了果敢而独立的大女主。因此,当马伊琍以励志榜样的身份带着两个女儿生活时,舆论希望她能展示更先进的教育观念,而“雌竞”这样暗含性别对立的词汇,听起来自然让人感到不适。
更有趣的是,“雌竞”在饭圈文化中早已被妖魔化。就像叶一茜因森碟对爸爸撒娇被指责是耍心机而引发热议,公众对于女性之间竞争的言论格外敏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母女关系确实存在代际间的天然张力,但将其归结为竞争,实则是一种简单化的解读。看看董璇离婚后带着女儿登上杂志,母女被赞为姐妹花,再看看贾静雯与前夫共同出席女儿毕业典礼被称赞宽广,这些都表明,健康的亲子关系根本不应该是零和博弈的模式。
显然,明星公关团队真的需要加强对社会学的理解。马伊琍在提及上海籍演员时,未曾意识到这可能对白玉兰奖的公信力造成隐性伤害;在讨论份子钱话题时,未曾预见这会波及到其他明星的隐私。就像杨幂在访谈中讲到“每个人都很辛苦”时被批评何不食肉糜,明星们在公众情绪极易引爆的环境中,每句话都可能被放大,所以与其说马伊琍的表达不当,不如说她的发言并没有跟上观众认知的变化速度。也许可以借鉴咏梅在面对敏感话题时那句“能不能别修掉我的皱纹”,既高雅又充满智慧。
终究,观众对于实力派演员的容忍度应该更高。毕竟,从《繁花》中夜东京的老板娘到《我的阿勒泰》中牧民的母亲,马伊琍的演技确实值得国家一级演员的称号。但若选择以独立女性的形象吸引流量,就必须接受相应的审视标准。明星们或许可以学习下秦昊的生存智慧——在作品上全力以赴,而涉及私生活时保持沉默,毕竟当人设建立得越高,摔倒时带来的痛楚也越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