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女神”忒弥斯支撑起西方法律信仰,中国为什么是它?
汉代学者杨孚在其专著《异物志》中,对“獬豸”特性的概括最有代表性:“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ze音责,咬、啃的意思)不正者。”
意思是说,獬豸能别曲直,见到有人相斗,它会用犀利之角触去理曲之人;听到有人相争,它会用嘴咬挑起是非的一方。
东汉时期的杰出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用獬豸治狱的传说:獬豸“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故皋陶敬羊”。
皋陶决狱明白,执法公正。遇到曲直难断的情况,便放出独角神羊,依据獬豸是否顶触来判定是否有罪。
3
楚之时尚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
秦代执法御史戴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的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
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期以神判法的遗迹。进入近代,人们仍将其视为勇猛、公正的象征,代表着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美好愿望。
4
与法结缘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缘,还可从“法”字的结构中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fǎ”,而“廌zhì”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獬豸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确定下来。
由“灋fǎ”到“法”,“廌zhì ”字虽然已被隐去,但它象征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没有消失。
5
当代獬豸
鉴于古代可参照的獬豸蓝本太多,到了现代,人们构造出的獬豸形象也越来越恣意。
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御花园天一门两侧的獬豸、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的獬豸、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的獬豸以及瀛和律师机构开设的瀛和大吉中的獬豸等形态各异。
故宫御花园天一门两侧的獬豸
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的獬豸
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的獬豸
西北政法大学的獬豸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獬豸
最高人民法院中区浮雕
如果说到獬豸的俗称“独角兽”,其实不只是在中国,在古代欧洲,独角兽也被认为是纯洁的象征,古代欧洲人民认为独角兽的角能够压制不公。
古代东方和西方都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说明一个问题:古代人民对于公正同样是非常渴望的,而“角”则被认为是力量的象征,那为什么用“角”呢?可能古代先民看着犀牛之类的动物的角有强大的力量,所以对“角”产生了崇拜吧。
“獬豸”并不是先有某种传说的动物,然后人们再给它制定了某些故事(比如凤凰,麒麟等);而是先有了法律,有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期盼,然后幻想出了一种象征着“公平正义”的神兽,“獬豸”和“公正”本就是一体的,“獬豸”并不是迷信和邪神,其天生就代表着美好期盼。
也正是因为这样,即使是到了现代,“獬豸”并没有被当做是腐朽文化而从历史中消除,“獬豸文化”至今仍然在东亚地区传播。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公平公正不是靠某些想象中的神兽就能达到的,“獬豸”形象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但是这同样也寄托了一种对公平公正的美好期盼。
所以,在近现代,獬豸仍然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象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LadyThemis
Everyone Can Get What They Deserve Before Jus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