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两个教化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相同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相同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启程,无论在教化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由此可见,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场所,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够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家校联合教育的进程中,家长的积极配合便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中教育;家校共育;共育策略
前言
高三属于高中教育的冲刺阶段,升入高三后,家校合一便显得格外重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势必要保持教育时空上的衔接,以及教育观念相一致,相辅相成,必不可少。这一阶段,家长应当明确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科学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应当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当中,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工作高效开展,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高三学生度过这一人生关键期。基于此,本文就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共育方法进行探究,以此为参考。
一、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必要性
(一)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焦虑
对于高三阶段的学生来说,极易存在学习焦虑的情况,这一方面主要表现我考试焦虑,过分看重成绩,还会出现所谓的“瓶颈效应”,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这一阶段如果不能及时就学生的这一心理障碍进行有效疏导,极易上学生走上“学习焦虑—效率低下—成绩下滑—焦虑加剧”的恶性循环,是家长需要配合学校工作开展的一个要点。
(二)帮助学生明确阶段目标
情绪反复、惶惶度日是高三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一大障碍,高三生活相对单调、枯燥、学生处于学习高压环境下,身心俱疲,长此以往下来,学生就会出现厌倦、失落、消极待考的情绪,心理压力过大,情绪烦躁,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缺乏前进的目标,而此时,家长的不理解往往会加重学生的抗拒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
二、高中教育家校共育策略
(一)借助共育平台,引导家长真实反馈学生情况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家校结合实施教育的过程,为了能够提高家校共育的效率,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线上沟通平台,不仅能够为家长和教师的沟通提供渠道,还能够以线上家庭活动的开展,拓宽家校共育的方式,帮助家长以多种形式参与学生的课外生活,而家长则能够以信息平台的建立,及时反馈学生在家庭当中的真实情况,更好地在家校共育的同时,提高共育效果,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观念相一致。
比如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学校方可以借助科学信息技术,开通学校公众号以及教育小课堂,在学校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每周在小课堂或公众号上传社会时事、教育政策、心理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内容[2]。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帮助缓解学生的高压情绪,还可以积极开展线上活动,让家长配合学校,鼓励学生参与“读书周”“运动周”的打卡,帮助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以运动的形式舒缓心情,放松心情,缓和同父母之间的关系,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增加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关注,从而能够在家长的关心和精神支持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直面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与此同时,还能够开展线上心理健康直播讲堂,邀请专家定期线上解答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问题,能够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亲子交流方式,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并结合孩子的真实情况及时和教师做好沟通反馈,对于学生近期存在的心理变化和异常行为,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并从家长处获得学生在家庭当中的就题表现,有利于提高家校沟通效率,增强共育成果。
(二)开展家长会议,引导家长重视日常教育输出
家校共育过程中,为了能够增加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配合度,便需要以开展家长会议的形式,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及这一阶段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以此来引起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正确看待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并能够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积极配合学校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相一致,打破传统单一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更好地衔接教育时空。
比如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学校组织开展“如何处理与孩子的关系?”这一座谈会议,邀请各位家长参与会议,并在会议上听取和解答在教育孩子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像“亲子关系的处理”、“学生青春期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如何帮助孩子缓解压力”以及“亲子沟通的技巧”等,通过在会议上为家长说明高三阶段孩子极可能出现的思想意识和心理上的问题,以及家庭教育中常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家长提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逆反心理较重,对家庭教育多会存在抵触情绪,平日里很难好好沟通等问题,便可以从教育学角度、心理学角度以专业知识作答,帮助家长分析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以及所面临的压力,尝试在家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从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便能理解学生的种种行为。而通过以家长会议的召开,阐明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能够更好地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家校合作打好基础。如此一来,家长在配合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便可以从日常生活着手,尝试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真实的想法,并及时就孩子存在的问题同学校教师进行积极沟通,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3]。
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园地,处于高三这个敏感阶段的学生,更需要以家校共育,为学生打造全新的教育环境,实现教育时空衔接,教育观念相一致,帮助缓解学生这一学段的学业压力和精神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的关系时,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以家长会议的召开,让家长能够明确了解家庭教育在这一阶段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获得家长思想观念和行为上的支持,达成一致教育观念,并借助信息技术增加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而实施教育。
参考文献:
[1]童德明.浅谈如何引导家长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J].新课程(中), 2019(10).
[2]从德娟.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浅谈如何做好家庭教育[J].文学少年, 2021, 000(036):P.1-1.
[3]李燕.浅谈小学班主任有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J].视界观, 2021, 000(008):P.1-1.
作者简介:霍淑蓉,1972年11月29日,女,汉族,重庆,大学本科,高级,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研究方向:怎么处理家长不配合教育孩子,一味纵容孩子犯错的问题